4月27日,資本邦了解到,近日,IDC發布《中國自動駕駛乘用車市場數據追蹤報告》。
報告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L2級自動駕駛在乘用車市場的新車滲透率高達23.2%。其中,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更高,達到了35.0%,遠高于汽油車市場19.9%的滲透率。
在L2級自動駕駛市場中,汽油車占67.2%,頭部品牌包括豐田、本田、日產。新能源車占32.8%,其中傳統車企背景的新能源車型占10.9%,頭部品牌包括比亞迪、廣汽埃安、大眾;造車新勢力旗下的新能源車占21.9%,頭部品牌包括特斯拉、理想、小鵬、蔚來。
對于自動駕駛,科技元素自從造車新勢力誕生之初就與這一概念緊密相關。與這一特質相對應的特斯拉、理想一直保持L2級自動駕駛的全系裝配。小鵬則是維持著對高配版本的覆蓋,而蔚來的策略是高配原裝加低配選裝。L2級自動駕駛與造車新勢力的高重合度使其滲透率與新勢力的產量密切相關。
然而,最近一輪疫情的影響直接造成了特斯拉與蔚來的停產,為其第二季度的產量增添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汽車產業雖然在復產復工的白名單中排在較為靠前的位置,但上下游物流、工人離家上崗等相關因素的恢復速度依然會對產量造成限制,預計會對L2級自動駕駛短期內的滲透率造成一定影響。
IDC認為,隨著新能源車市場規模的迅猛增長,L2級自動駕駛的滲透率將進一步攀升。
IDC中國智能汽車領域研究經理王博指出,中國的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良好,科技公司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與多家汽車廠商開展積極合作。與此同時,車企從供應鏈安全的角度考量,也傾向于招募多家技術供應商。未來的市場競爭需要標準化、模塊化、開放性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車廠亦需利用數字化手段優化產品生命周期管理,以應對未來市場的動態競爭。(Emily)